2008年11月25日

河圖

傳說上古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氏就是根據這個「圖」和「書」畫成八卦的。所以,在《易傳繫辭》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說明「河圖」、「洛書」是先於八卦而有的。
儘管《易傳》有文記述,但是本圖卻一直到宋代朱熹著的《周易本義》中才首次出現。圖中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只有用黑點、白點及其連線構成的正方圖形。研究者一致認為,這是一個數字圖。用數字說明哲理的圖。
古人認為:「天地生成,莫不有數」。用「數」來說明某種事物的特徵、性質及其所處的時空環境和未來變化,是很簡便的。因此,「運數」也是易學的邏輯推理方法之一。
1、圖中白點都是奇數(單數),又稱「天數」,代表陽;黑點都是偶數(雙數)又稱「地數」,代表陰。
2、按數字排列位置是:
北(下方):1+6;南(上方):2+7
東(左方):3+8;西(右方):4+9
中央:5+10。
這種排列每一方都是奇偶相合,含有陰陽相依之義。
3、圖中1、2、3、4、5稱為「生數」,代表尚未成熟或完善,6、7、8、9、10稱為「成數」,代表已成熟或完善。圖中五方,都是由生、成數組合而成。從「成數」的變化,有一個共同規律,即生數+5而成。如1+5=6;2+5=7;3+5=8;4+5=9;5+5=10。不過,這個「5」有特定含義,它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的「土」,土具有滋養萬物的特點。所以,只有通過土的培育滋養,萬物才能成實。「土」在社會上代表一種扶助、資生、培養的力量。
4、奇數相加為1+3+5+7+9=25;偶數相加為2+4+6+8+10=30;兩者之和為55。古人認為,如果賦予一定的哲理含義,這個「55」數可以反映出宇宙間的一切變化模式,因而有「理」、有「法」。「易傳」說:「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就是這個意思。在周易筮法中,就是把「55」做為基數加以運算而立卦、解卦的。

1 則留言:

Anderson 提到...

起源
《周易‧繫辭傳》:「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繫辭》又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因此從孔子於古籍中記載得知河圖為伏羲時代黃河出現一匹龍馬,其身上有文彩圖案,謂之龍馬負圖,伏羲將其文字記載下來,因出於黃河,謂之河圖。另外於《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尚書》則記述:「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而洛書則傳說於黃帝時代時,在洛水浮出一隻神龜,其背甲有九宮花紋上有數字,黃帝記之謂之洛書。
近代研究中國古文化的學者,對河圖洛書有以下觀點:
可能來源於道家的養生術;
來源於中國古代占星學;
結合於陰陽五行、地理風水的觀測與融合數學的理論;
河圖亦導源於《周易‧繫辭傳》中的「天地生成之數」;
更有甚者有人主張它來自於外星人文明。
在宋朝之前,太極與河圖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師陳摶(紫微斗數的創始者),才提出了太極、河圖、洛書的圖案。據近代的研究,陳摶曾在中原地區進行長久的考古工作,可能因此挖掘出伏羲、神農乃至黃帝時代的古文書,而破解了太極圖與河圖洛書的千古之謎。
陳摶首創「龍圖易」融合了漢朝至唐朝的九宮學說以及五行生成數的理論,提出圖像,名之為龍圖,始將消失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後天圖、陰陽太極圖重現於世。
之後北宋的劉牧又將陳摶的龍圖區分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南宋時蔡元定則將它改變過來,反將九宮圖稱之為「洛書」而五行生成圖稱之為「河圖」。
南宋大學者朱熹則支持蔡元定的學說,並將記於《周易本義》卷首,確立了「圖九書十」「書九圖十」之分歧,「圖十書九」成為南宋以來之通用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