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南懷瑾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
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
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
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
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
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
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現在金剛經講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現在
已經講完第十六品,剛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兩,二八就是十六了,一
半一半。這一半講完了,下面還有十六品,另起爐灶,這個分類是有一個道理的,不能
不注意﹔這不像我們現在寫書,高興寫到那裡,拿個數字隨便來標一下就算了,這裡研
究的,同易經數理的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現在第十七品,回轉來,又是一個新
的起頭。

    發甚麼願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頭了!又是老問題,這個須菩提也同我們一樣,夠羅嗦的了!金剛經一
開始,他就問佛這兩個問題,佛一路給他講下來,講到了現在,他老哥是等於為我們問
話,老師啊!我還沒有懂咧!他說一個學佛的人,剛剛要發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
見性悟道,「云何應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麼住﹖住在那裡呀!「云何降伏其
心」呀﹖我的思想煩惱多得很啊,怎麼把它降伏下去呢﹖還是這個老問題。你看,很滑
稽吧!假使把它當一個劇本,不要當佛經看,這個演員夠羅嗦的了!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還是老話,不過這老話很不同啊!這個話裡頭有骨頭。當金剛經開始的時候,佛對
須菩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善護念」,「應如是住」。這裡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訴須菩
提,一個準備開始學佛,想求大徹大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當生如是
心」。如是心是甚麼心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發願,立一個志向,發願就是立志。立志做
甚麼﹖「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那些在苦惱中的眾生我都要
救,滅度他。
  甚麼叫滅度呢﹖使他離苦得樂,進入涅槃。所謂涅槃的境界,就是離苦得樂,滅度
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看到滅度兩個字,以為是把他砍頭殺了,那還得了!滅度就是涅
盤兩個字的翻譯,是形容辭,走入了寂滅、清淨的境界﹔是回頭是岸那個岸。這個境界
也就是離一切苦,得究竟的樂。要想學佛,第一個動機,就是要有這個心。
  其次,「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事實上,你度了一切眾生,
做了就做了,心裡頭並沒有說,我已經度了那麼多人了,如果有那種心理狀態就錯了。
前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媽媽生了他們十六個弟兄。我說這個老太太真偉大﹔但是儘
管老太太生了十六個,最後走的時候,實無一可生者,還是等於沒有生嘛!怎麼樣一個
人來,還是一個人走,對不對﹖每一個人都是光光的來,光光的走,來的時候很不高興,
一出來還大哭一場,走的時候自己來不及哭了,別人幫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來就
是抓,捏著拳頭抓。個個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輩子,抓到臨終沒辦法了,只好放手。普
通一個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做了一輩子的事業,生了一大堆的兒女,最後,實無一
事可滅度者,一樣都帶不走。
  佛說,由這個人生可以了解到,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眾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眾生,
心中一概不留,認為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如果今天幫了人家一
點的忙,心裡還念念不忘,還希望人家恭維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說學佛不行,做人都
不行。所以說,學佛的人,要這樣發心。
  他說甚麼理由呢﹖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
我的偉大,自覺了不起的話,他已經著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這樣的人,
佛說,完了!「即非菩薩」,這個人夠不上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中國
文化也講大公無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
一念,這樣才是大公無私,才是菩薩,否則,佛說即非菩薩。

    然燈佛所得甚麼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這四個字就是說甚麼理由﹖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
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
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眾
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
尊。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裡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
嗎﹖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甚麼東西嘛﹖
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
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說,假使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跟你學了那麼久,了解佛所說佛法的道理,
佛當時在然燈佛那裡,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叫做甚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
有得到一個叫做甚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所以須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須菩提說我沒有證
道,我的了解是這樣,不知對不對﹖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說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樣究竟是怎樣﹖所以啊,真正你們要學禪宗,
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天天只要參「如是。
如是。」不過也不要搞錯了,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採用金剛經
如是兩個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說的,翻成白話文就是這樣,佛這是給你話頭參,這
樣就叫大徹大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告訴你老實話,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
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
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他說假使佛法到了最高處,有法可得的話,當我悟道時悟到有個東西可得的話,那
麼,我那個老師然燈佛啊!當場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將來之世會大徹大悟了。授記是佛
教專有名辭,悟道的古佛,當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頂,所謂灌頂,撫摸一下授
記,說個預言,過多少年後,你在甚麼世界成佛,打一個標記,這就是授記。

    然燈佛為甚麼授記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當釋迦牟尼在然燈佛那裡悟道的時候,實在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東西﹔所以然燈佛當
時給他授記,你於將來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號叫釋迦牟尼。我們經常說,不要以有
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
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這是重點啊!大家學佛的人千萬記住!我們學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來,天天磕頭
求如來保護,為甚麼中文翻譯成如來呢﹖中文翻譯得很妙,如來,好像來了,對不對﹖
「如」是好像,如來,好像來了,但是根本就沒有來。如果說沒有來吧!我們看電視的
時候,那個電視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來了﹖事實上他沒有來,他是如來,好像來
了。你打電話的時候,那個人是不是來到耳邊上﹖他沒有來,可是他是如來,好像來了。
所以如來在那裡﹖佛在那裡﹖佛就在這裡。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內
外,隨時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夠找到,你就見到了佛,也是見到了如來。
  這裡怎麼注解﹖「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一句話最重要,學佛法千萬要記住。大
家學佛的人,都帶有宗教性,佛在那裡﹖佛在佛堂那裡﹔佛在那裡﹖佛在廟裡﹔或者佛
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那裡﹖佛就在你那裡,「即諸法如義」。世間一切法,都是佛
法,沒有那一點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間法,正如中庸所講:「夫婦之愚,可以與知
焉。」就是如來,都可以到的﹔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
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所以叫諸法如義。這一點特別要注意。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他說:假使有人說,佛在菩提樹下七天成道了,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告
訴你,須菩提,真正開悟的那一天,佛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所以叫大徹大悟,悟
道了。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你說,甚麼都沒有得到,那何必學佛啊!我們本來也是甚麼都沒有得到嘛!人家都
說學佛學個空,大家自己都不用腦筋想,如果你用腦筋想,還要去學個空﹖我本來空的
嘛!何必還跑到那裡去找個空呢﹖對不對﹖如果說佛法是學有,那跑去學學還有點味道,
去學空,學空還跑那麼遠的路,跑到山上,到廟子找,那個廟子又不空!學空又何必
找!本來就空的。但是佛告訴你,不是學空的,也不是有的,「是中無實無虛」。無實
就是空,無虛就是有,就是普通經典上講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剛經不用非空非
有的字眼而已。

    一切都是佛法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學了佛以後,非常小氣,皈依佛,不拜
邪魔外道。我有時候到鄉下去,看到土地廟,那個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的
行個禮。人家說你學佛的人,何必呢!我說我不管那一套,活著做好人,死後還做個土
地公,我還不一定是好人,死後土地公還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結個善緣不是蠻好嗎!你
們學了佛,皈依三寶,就了不起了,你自己才是活寶呢!這是真話。
  所以真正的佛法,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都是恭敬的,這是佛的精神,他沒有看不
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亂學。佛在經典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又
告訴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可是佛說的啊!不是我說的。所以說,宗教分門戶、
分派別,這一種胸襟就根本不能學佛。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樣的很恭敬,基督總是個好人嘛!總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歐洲
人、美國人、白種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請上坐,吃果果,給他磕個頭。
基督年紀總比我們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學佛的人第一個胸襟要大。所以學佛,第
一要學這個人,學常開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薩,就是肚子要大一點,包容萬象,甚麼都
是好的,都對﹔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學他胸襟大,面孔對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這個就
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他又推翻了!甚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我們剛才講,我們就是給他行個禮,
行過了也空嘛!所以一切法即非一切法。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
觀念說空就空了。所以叫做「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甚麼都沒有的菩薩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
身。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註:長字是長短的長),他問須菩提,假定說有一個
人好長好大,佛那麼一講,須菩提馬上就接話說:我懂了,你老人家講,一個人好長好
大,實際上是形容啦!沒有看過一個人那麼長那麼大。佛一聽他的話,就再告訴他: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對了,他說你答得對了,學佛的人也是這個這樣子。假使一個學佛的人,跑來念經,
南無南無南無了半天,要你磕頭啊!要你謝他啊!他替你念經了,度你了,這個人就不
是菩薩了。你不要理他,因為他佛法沒有對。真正行菩薩道,度了眾生,幫助了人家,
心裡頭都不會覺得度了人家。如果有念頭,已經犯戒了,犯布施的戒,不應該有這種觀
念。所以一個度盡天下眾生,救天下蒼生的人,心中沒有一念自私,沒有一點自我崇高。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真正的大菩薩,同佛一樣,並沒有得一個甚麼東西,說他有個法寶,那是人世間的
觀念,功利主義的思想。他為甚麼成其為菩薩﹖因為他是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
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薩﹔真正的菩薩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佛同須菩提講,假使有一個學佛的人說:我如果成了佛啊,我把我那個佛國天堂,
佈置得比現在第一流觀光飯店還要好,阿彌陀佛那個觀光飯店也不過如此嘛!
  佛經上說玻璃作地,恐怕還沒有大理石來得漂亮。佛經上說的那個七寶行樹,現在
科學上佈置起來,比它那個地方還要漂亮。假定我成了佛啊,一定成一個國土,比阿彌
陀佛的國土還要漂亮,跟阿彌陀佛來比一比看。
  嘿!這個是菩薩心嗎﹖這不是菩薩。這是說每一個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國土。所謂
莊嚴國土,不是物質世界的莊嚴,是心莊嚴﹔心的善行,功德圓滿,心念清淨,才是真
莊嚴。所以說,如果有一種莊嚴的心理,這個已經不是菩薩心了。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說的莊嚴佛土,那是個形容辭啊!你看我們都市,現在科學進步,房子多麼的漂
亮!可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虛空的頂上,甚麼都看不見的時候,你才發現那個空的才
是真漂亮,真莊嚴,徹底的空,徹底的莊嚴。真正的莊嚴是了不可得,無一物可得,那
才是真莊嚴﹔所以佛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無我的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這是學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學佛的結論。先通達無我,怎麼樣無我呢﹖先要把身見
丟掉,一般人學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為身見的問題。有身體的感覺,有身體的觀
念,再加上身體裡玩弄氣脈,任督二脈,前轉後轉,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
都是身見。所以白居易學佛有兩句詩:「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虛空」。
  這個身體活著,痛快不痛快,是飽是餓,不值得一談﹔反正這個身體不論活久活短,
最後都變成灰塵,甚麼都沒有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身見忘掉不是
無我啊,只是無身見,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
無我,還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見沒有了,只達到人無我的境界,人無我是小乘的果位。
  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就是佛說的,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金剛經這一品,再重複老問題,新的解答,須菩提問的老問題,釋迦牟尼佛在這一
品中作新的解答,共有五個要點,大家要注意。我在這裡的偈子:

    第十七品偈頌

    搏空為塊塊非真  粉塊為空空亦塵
    罔象玄珠蹤跡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搏空為塊塊非真」,過去講老莊的時候曾經講過,道家有一位譚峭講的話:「搏
空為塊,見塊而不見空」,把物質虛空的地方,建築了一個房子,虛空就看不見了,只
看見房子,所以搏空為塊,變成一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為空,見空而不見塊」,
把物質的物體打破,變成虛空了,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質了。這個就是要我們怎麼樣除
去身見。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有身體,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這塊東西擋住的原
故﹔所以我們引用這個道理而說明,搏空為塊塊非真,這一塊物質東西不是實在的。
  「粉塊為空空亦塵」,把物質打掉了以後,這個空的境界對不對﹖如果你保留一個
空的境界,這個空也變成了障礙,也變成業塵了。
  「罔象玄珠蹤跡杳」,這是莊子的典故,就是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大千世界,是
本源的一個投影,第二重投影﹔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一個投影而已。我們這
個身心是投影裡頭的第三重的投影,第三重的反射,所以這個東西啊!罔象裡頭的玄珠,
你要回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要在這個地方去了解它。
  「故留色相幻人人」,但是你不要認為莊嚴世界是假的啊!立假即真,一切皆是虛
妄,虛妄也就是真實。所以佛說,我法無實無虛,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