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
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
有差別。】
得甚麼 說甚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講到這裡,佛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你認為我,一個成佛的人,得了無上
正等正覺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用中文來講是大徹大悟,你認為成佛得道,真正得
到一個東西嗎﹖這是第一個問題。「如來有所說法耶」﹖你認為我平常在講經說法嗎﹖
反問須菩提兩個問題。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
可說。】
須菩提回答說:佛啊,很抱歉,假使根據我學佛所了解的道理,沒有一個定法叫做
佛法。你們注意啊!「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認為念佛才是佛法,你錯了﹔
認為參禪才是佛法,你又錯了﹔認為念咒子才是佛法,你更錯了﹔認為拜佛才是佛法,
你更加錯了。
甚麼叫做定法﹖佛說法等於一個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謂因材
施教,有時候罵人是教育,有時候獎勵人也是教育,恭維你是教育,給你難堪也是教育。
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就對了,所以說無有定法。
他說:據我所想,開悟,大徹大悟,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說有
一個一定的方法成佛,有個「悟」字的話,那佛法就是在騙人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那裡有定法呢﹖
第二個問題須菩提的回答:「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剛經這
樣講法,圓覺經那樣講法,法華經又是一套說法,楞嚴經又是它的一套。等於有人說,
你們學佛的嘴巴好厲害啊!下雨出門,說是慈雲法雨,運氣好﹔太陽出來說慧日當空,
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說慈雲普覆,反正都對。
這叫甚麼﹖這叫「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法在那裡﹖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
皆是佛法,金剛經下面會告訴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
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記得當年有老前輩問我:依你這個程度,為甚麼不出
家呢﹖我說,你要搞清楚,我從來也沒有入過家。世界上那有個出﹖那有個入啊﹖不出
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大家特別注意,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
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不可取,不可說,說的都是第二,都是投影,真正那個東西
說不出來的。譬如你去吃了一樣好菜,回來告訴我怎麼怎麼好,好了半天,我也覺得那
真好吃,我還是沒有吃到。他說的那麼好,百分之百的形容出來,還是第二個月亮,不
是當時的好吃味道,對不對﹖佛法也是這樣,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
了。所以如來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非非法」,
也不是沒有固定說法。
程度的差別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所以者何」,甚麼理由呢﹖「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法是這樣的
偉大!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
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只要你教人做
好事,這一點終歸是對的。所以一切賢聖,羅漢也好,菩薩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對
於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
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
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
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
是道。
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
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
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入世出世平等
上一次我們講到第七品,我們現在再討論其中的重點。佛提出來,成了佛悟了道,
也無所謂悟。假使有一個無上大道的境界,有一個無上大道的觀念,悟了道,存在心中,
這已經不算道了,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說到佛的說法,「無有定法,如來可
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後世佛教裡有顯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說法,執
著了任何一種認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對的。因為「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法華經上也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世間的一切皆是佛法。法華經上又講
「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並不一定說脫離人世間,脫離家庭,跑到深山
冷廟裡專修,才是佛法。治生產業就是大家謀生!或做生意等,各種生活的方式,皆與
實相不相違背,同那個基本的形而上道,並沒有違背,並沒有兩樣。這是法華經上的要
點,名言。所以法華經成為佛法的一乘法門,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
是一樣的。至於說成就的過程當中,修持方面有難易的不同而已。這也就是「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的重點。
佛引伸這個觀念再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等於佛自己把平生四
十九年說法,作了一個否定。實際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個肯定。他所講的各種法,
各種道理,不能執著,執著了他任何一句話,就不對了﹔所以說不可取,不可說。這樣
說:我們現在來解釋金剛經,已經犯了佛這個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說。此事自己
會之於心就對了,佛所說法,如果認為有個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錯了﹔如果認為佛
說法都是空的,無法可取,更錯了,所以說非法,也非非法。
這並不是說非法就是對的,不執著就是對的,如果你說你這個人甚麼都不執著,你
已經執著了,執著了一個不執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聖賢之別
上次我們最後一分鐘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中文的習慣,
經常把賢聖兩個字倒過來,賢聖是講甚麼呢﹖中國文化無形中有個差別,修養、學識、
道德到了最高處,稱為聖人。差一點的,還在修行的路上則稱賢。佛法分的更清楚。所
謂三賢十聖,修大乘菩薩道有十地,十個層次,叫做十聖,十地菩薩上面是佛。初地之
前的修養,還有三十個層次,所謂十住、十行、十回向。修養到那個程度,沒有到達十
地的果位,屬於三賢。
十聖呢﹖譬如說,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等,這些大菩薩們,才在聖果位。這
些都是分類法,是後世對修行的解釋。廣義的來舉例說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
別」,譬如我們現在講一句話,教書及當學生久了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在課堂上講一
句話,下面一百個聽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許多話,筆記記下
來,觀念都是灰色的,變樣很多。這就是說,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
各種宗教,各種層次智慧的差別不同。
現在講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頌
巢空鳥跡水波紋 偶爾成文似錦雲
得失往來都不是 有無俱遣息紛紛
這也是以中國禪宗的方式,來解釋金剛經這一品,並作了一個結論。
「巢空鳥跡水波紋」,佛經上有這麼一個譬喻,說有一種鳥叫做巢空鳥,它不棲在
樹上,它的窩在虛空中,在虛空中生蛋,在虛空中孵小鳥,歸宿也在虛空中。這個鳥永
遠捉不住,來去無蹤,所以叫巢空鳥。本來鳥在虛空中飛,飛來飛去不留痕跡的,就是
上一次我們引用蘇東坡的詩:應似飛鴻踏雪泥。所以巢空的鳥,在空中永遠不留爪跡的。
水上的波紋畫過了,也沒有了。水波紋是你看到的,不能說沒有東西,但是它過後就沒
有了。所以這些都是:
「偶爾成章似錦雲」,都是偶爾構成了文章,或一幅美麗的圖畫。
禪宗祖師還有一句話:「如蟲御木,偶爾成文」。有一隻蛀蟲咬樹的皮,忽然咬的
形狀構成了花紋,使人覺得好像是鬼神在這棵樹上畫了一個符咒。其實那都是偶然撞到
的,偶爾成文似錦雲,有時候也蠻好看的。這就說明一切聖賢說法,以及佛的說法都是
對機說法,這些都是偶爾成文,過後一切不留。
了解了這個道理,再從龍樹菩薩,般若觀念,金剛經的道理,就曉得:「得失往來
都不是」,今天有一個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薩啦!或者做個甚麼好夢啦!夢中菩薩
的指示還說了好幾天,說得高興的不得了。有時候又被夢嚇死了,要曉得一切都是偶然,
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本來都是沒有的。
「有無俱遣息紛紛」,所以一切都放下,能夠放下,則同佛法有點相近了。但是一
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沒有啊!只說一切放下而已。
金剛經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個問題連下來,就是須菩提問,學佛的人,
怎麼樣使自己的心寧靜下來,心中許多的感情、思想、煩惱,怎麼樣降伏得下去﹖佛就
答覆他,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伏他的心。後來,佛看須菩提不懂,佛又說了一句
話:應無所住。叫我們善護念。
到這裡為止,佛並沒有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是說應無所住,一切無所住。
因此佛法也無所住,也無定法可說。如果說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剛經,或阿彌陀經,
就錯了,因為你就住在那裡了,都有所住。佛只講到應無所住,不可住,不可說。所以
對各種差別的法門,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罣礙,都不是佛法。一個大
問題到這裡為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